关爱职工做实事 凝心聚力促发展
党的二十大精神在47所 | 关爱职工做实事
凝心聚力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7所始终把以群众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行动上,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所工会积极开展职工提案,广泛收集职工意见建议,各分会、各部门通力协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真心实意为职工谋福利、办实事,把增进职工福祉、提升幸福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2022年持续推进。
为群众多办暖心事,解决好群众所需
3月下旬,沈阳疫情严峻,47所实施了25天的最小化封闭管理,120多名职工24小时留守在所区,为确保留守职工能有温暖的休息住所,所党委迅速部署,相关部门立即行动,为所区内宿舍安装空调,购买了被褥和行军床。所工会积极发挥服务职工的职责,及时了解职工心声和诉求,积极解决水果、医药以及理发器、洗衣机等生活必需品问题,改善三餐伙食标准,持续提升职工幸福指数。为做好留守职工心理防护工作,对焦虑的职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通过组织多项文体活动有效舒缓职工紧张情绪,缓解精神压力,促进职工身心健康,助力科研生产有序进行。
让群众看病减负 让政策惠及群众
为真正有需要的职工减轻就医负担,所党委研究决定实行职工补充医疗,以减轻职工就医压力,最大限度缓解职工因病住院带来的经济负担。经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四十七所补充医疗管理办法(试行)》,对由个人负担的住院医药费用进行适当补助。目前已惠及70多名职工。此项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提升了职工的幸福感。
为助力47所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才房筹建组积极了解沈阳人才住房相关政策,所工会协助持续推进我所人才租赁住房项目的实施,积极与地方政府和房产开发商协商,最大限度保障了投资人的利益。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取得沈阳市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取得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土地证,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该项目预计年底前完成桩基础施工,预计2024年10月份交付使用。
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
长期以来,所党委、工会始终把职工的冷暖挂在心间,特别是把对生病职工的慰问作为密切联系职工、关心职工生活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今年以来,已对7名困难和患大病职工开展了慰问活动。
为提高职工福利待遇标准,按照市总工会相关政策,所工会于年初再次修订了《四十七所慰问、帮扶实施办法》,将往年节日慰问的标准由之前1200元提高到1800元,标准的提高,体现了工会对职工的关怀和温暖,也使广大职工真真切切感受到单位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实惠,让职工感受到47所大家庭的温暖。
今年7月,沈阳整体气温持续攀升,全所干部职工为了保障科研生产任务顺利完成克服高温天气,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所工会开展了夏送清凉慰问活动,将一份清凉、一份关怀传递给全所每一位职工,使广大职工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关爱女职工, 温暖半边天
为进一步增强女职工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提高女职工生活保障水平,所工会根据有关规定,为全所女职工购买了“女职工特病保险”,同时为切实维护女职工的特殊权益,有效保障女职工身心健康,从今年开始女职工健康体检中增加了两年一次有关“两癌”筛查检查的项目。此次增加该项目旨在让女职工充分认识到“两癌”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意义,树立“防”重于“治”的健康理念,此举切实让全所女职工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深刻关怀和“娘家人”的温暖,为女职工健康撑起“保护伞”。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一次次新的出发
为认真做好职工代表提案落实工作,切实保障职工通行安全,有效解决所区门口信号灯的问题,在所领导带队走访和相关职能部门多次与沈北新区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沟通下,7月初,沈北新区交警大队对所区正门交通信号灯时长作出调整“在北向南红灯时,延长南向北绿灯的时间20秒”,方便车辆在该路口左转入所,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为解决所内非机动车无处停放的问题,所工会及提案工作小组通过跟踪督办推进提案建议落地见效,在所区内正门北侧新建了非机动车停车棚,解决了职工非机动车停放和安全出行问题。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47所的奋斗目标
所党委、所工会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扎实推进工会“强基工程”建设,一如既往的做好服务职工保障工作,不断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为我所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